?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品善网,亚洲人成网7777777国产

有經驗的教師怎么上課?告訴你聽、看、說的9個秘密

時間:2022-08-26   來源:青少年研究會   點擊:3174
聽:學生在課堂上希望聽到3種聲音
掌聲。發(fā)自內心的掌聲讓課堂有意義。孩子們希望在課堂上能聽到來自老師或者同學的深刻而精彩的見解,簡便而有效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,能讓自己有所感悟。

學生在你的課堂上聽了半天,然而一句精彩的話都沒聽到,一次可以,兩次可以,十次、二十次他就會很失望。如果你從外地趕到北京去聽專家講課,沒有一句話能打動你,你也會感到很遺憾。我們的孩子有這樣一種期盼,有這樣一種要求,其實非常好理解。
我聽小學和初中的課,發(fā)現當學生回答問題正確時,老師就組織學生鼓掌,而且這個鼓掌很有節(jié)奏感。但是這是組織起來的,不是孩子們發(fā)自內心的掌聲,這個掌聲的意義就顯得不一樣了。
笑聲。學生們希望聽到生動而精彩的課,這會讓他們產生興趣。我們曾經做過調查,問孩子們最喜歡什么樣的老師,學生回答:“最喜歡有幽默感的老師?!边@是有道理的。
很多老師希望從上午的第一節(jié)課開始,到下午的最后一節(jié)課結束,學生的注意力都能高度集中,這可能嗎?不可能。孩子是要走神的,是要休息的。優(yōu)秀教師上課上到一定程度的時候,會有意識地開個玩笑,把全班同學逗笑了,讓孩子們的大腦集體放松一下,然后重新回到課堂,大家才會感到神清氣爽。
復旦大學有一次組織學生無記名投票,學生喜歡哪個教授的課,就可以把票投給那個教授,最后選出受學生歡迎的十大人氣教授。得票最多、排在第一位的是陸谷孫教授,很多人用過他的書,他是《英漢大辭典》的主編。有人問:“陸老師,您的課為什么讓學生們這么喜歡?”陸老師想了一下說:“我每堂課一定要讓學生大笑三次。
辯論聲。今天的學生主體意識已經覺醒。今天的學生和過去的學生不一樣了。我們當年讀書的時候,老師說什么就是什么,老師上課講什么,我們就記什么,最后考試就考什么。但今天的孩子不一樣,個人的主體意識覺醒了,他們希望說一點自己的看法,說一點和老師不一樣的觀點、和教材不一樣的觀點,甚至想和老師辯論一番。這是成長的標志。如果班里沒有這樣的孩子,我們倒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學有沒有問題,我們是不是壓抑了孩子。
2008年上海市選了十位校長到美國加州去考察。我們到了加州理工學院,參觀了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室。上課過程中,學生頭上戴了一個像帽子一樣的儀器,老師在電腦屏幕上點到誰,就能知道那個學生的實際情況——他的思維是空白的、困頓的,還是非?;钴S的、流暢的,馬上就能看出來。
他們經過大樣本的調查研究發(fā)現,課堂教學中什么時候學生思維最活躍?一定是學生在辯論的時候。什么時候教學效率最高?一定是學生跟老師進行辯論的時候。

想想看,當孩子和老師進行辯論的時候,他會把自己大腦中所有的細胞全部激活,想方設法地戰(zhàn)勝老師。所以他的思維非常活躍,教學效率也相應最高。很多有經驗的老師在上課過程當中會有意識地、故意地留一個破綻給學生,讓學生跟他進行辯論。一辯論,學生就充分活躍起來了。

02

看:關注課堂上的3個細節(jié)
關注思維方式。一般來講,很多數理化老師都是這么上課的,先講定義、定理、公式,之后帶著學生解例題,解完例題以后再去做作業(yè)。公式、定理是什么?就是一般規(guī)律。具體題目是什么?是個別現象。由一般到個別,就是演繹法。演繹法可不可以?當然是可以的。演繹法有沒有問題?當然是有問題的。

如果你永遠使用演繹法進行教學,就會帶來一個新的問題——高分低能。學生只有掌握了一個公式,然后才能去解決一個與此相關的具體問題。面對一個新的問題,學生永遠無法去解決它。
芬蘭有一位數學教育家說,在數學公式、數學定理和生活現象之間有一條鴻溝,數學教育的任務就是把這個鴻溝填平。把生活現象和公式、定理之間的鴻溝填平,這就是數學教育應該做的事情。但是如果我們始終采用演繹方式的話,這個鴻溝不但沒有填平,反而在不斷地擴大。

有一位數學老師喜歡采取歸納法進行教學,他從生活中的一個現象出發(fā),然后讓學生歸納出一般的定義,比如什么是解方程,什么是方程解,然后再對照書本的定義,從個別上升到一般,最后給學生許多練習題,讓孩子們自己去判別,由一般再回到個別。我覺得這樣一種思維方式,我們的課堂教學應該提倡。要讓孩子面對生活,面對現象,而不是直接面對公式。
關注課堂的開放度。比如數學老師問一句“還可以怎么計算”,就可以為學生打開一扇小小的窗戶。過去我們不太關注課程資源的開發(fā);今天我們的課程改革強調要關注課程資源的開發(fā)。過去我們說“教科書是學生的世界”,學生看來看去就看教科書;今天我們講,“世界是學生的教科書”,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。
有一個英語老師正在板書,一個學生用筆在桌上敲打起來。老師聽到以后,說了一句很幽默的話:“英語課是不需要伴奏的?!鼻脫袈暰颓娜浑[去,孩子們也笑了,那個搗蛋的孩子做了一個鬼臉。而他做鬼臉的動作恰好被老師捕捉到了,老師馬上邊模仿邊說了一句話:“Make a face,這就是做鬼臉?!焙⒆觽儫o意之間學到了一個新的英語短語,這個老師為學生打開了一扇小小的窗戶。

關注旁例和反例。有一個理論叫作變異理論,什么意思?你要想正確認識事物的關鍵屬性,還需要理解該關鍵屬性的變異形式,以加深對該屬性的理解。也就是說,還要了解它不一樣的地方,變化的地方,相反的東西,要關注旁例或者是反例,然后再加以對比,從而達到對于關鍵屬性的辨析。
我們有一些老教師這方面做得很好,有一些年輕教師在這方面做得不好。有的老師講了一道例題,給學生們提供一個配套的跟這個題目完全相似的題目,孩子們也會做了,這樣就認為孩子懂了。真懂了嗎?稍微變一變,孩子就不懂了,孩子就不會了。換句話說,不讓學生了解旁例,不讓學生了解反例,是不行的,只有了解了旁例、反例,他們才能真正理解。
所以我們在聽課的過程當中,要觀察老師是不是只涉及了一個方面的正相關的例子,而沒有讓孩子們讀懂旁例、反例。沒有真正教會學生,這堂課就是沒有效率的課。
變異理論證明,學習遷移的必要條件是同時具備共同性和差異性,既要有相同的,還要有相反的,有差異的。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,為什么我們很多有經驗的老教師課上得好,為什么學生學習效率高,原因就在這里,他們給的不是一個方面的東西,而是多方面的、立體的、全面的。


03

說:老師的語言有3重境界
第一境界:想得清楚,說得明白。實話實說,如果連這一步都達不到的話,是不適合當老師的。我現在主要是培訓老師,可后來我發(fā)現,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培訓得出來的。原因在哪里呢?有些老師連基本的條件都不具備的話,你怎么能夠培訓得出來?

基本條件是什么?第一,你得想得清楚;第二,你得說得明白。這是當老師的最基本要求,讓學生聽得懂而且能說得出來。
我在建平中學擔任校長時招聘教師,復旦大學、上海交通大學、同濟大學的一些學生,都會跑來應聘,包括碩士、博士。如果是招聘數學老師,我們就請數學特級教師給他們出幾道題目,做兩個小時。如果連題目都做不出來,說明他想不清楚,那就不適合當老師;如果做出來了,請他走到班上去,對著學生講清楚,如果講不清楚,我們也不能要。
第二境界:聲情并茂、傳神動聽。讓學生如聞其聲、如見其人。
我們今天很多人在談課程改革、教學改革,其中一個觀點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,這當然很有意義,但是我們也發(fā)現,現實教學中我們有些老師變得不會說話了,這可能會造成新的問題。
語言除了要準確精煉之外,還要有一定的藝術性。語言是藝術,藝術的語言具有感染力,老師的語言能夠做到生動傳神,悅耳動聽,能夠把孩子的情緒調動起來、思維調動起來,能夠讓孩子激動,能夠讓孩子產生強烈的興趣。
第三境界:老師言有盡,而意無窮。老師在課堂上講的話很少,寥寥數語,但是包含了無窮的意思,老師三言兩語卻打開了孩子們一扇扇思維的窗戶、想象的窗戶,讓孩子們盡情地思考、充分地想象,思也無涯,這是教師課堂語言的最高境界。
分享按鈕